您好,欢迎光临杭州市艺术品行业协会网站! |
会员注册登陆
  • 用户名:
  • 密    码:
  • 入会申请

关于85新潮之历史篇

时间:2015-08-15 12:53 来源:未知 浏览:

八五新潮是由当时美研所的一些批评家命名的,这些批评家以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为阵地,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不断介绍欧美现代艺术,并在头版头条上介绍年轻一代的前卫艺术。现在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像罗中立王广义等都是在这几年间脱颖而出的。严格地说,85新潮并非一个艺术流派,主要是一场艺术运动。这个运动实际上也是1980年代精英文化运动的社会大潮的一个支流。

罗中立

  “八五新潮”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所谓“八五新潮”,是美术界当时的称谓,指的就是1985 年前后中国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几乎每隔数周,一种新的风潮、新的宣言便会发表,艺术家大量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各种风格流派。1985 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是这一时期的最为知名的展览活动之一。这一时期的展览基本基于一种纯粹的艺术表达目的,没有赞助,也没有出售作品。1986 年的厦门达达活动很充分的诠释了那个理想主义的年代:所有的展出作品在展览结束之后被付之一炬。

兴起

  1985年前后,上山下乡回城的知青一代在思想解放、伤痕文艺、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反思等方面已经结束。后面的新一代人主要出生于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他们试图在西方的现代哲学和先锋派艺术的学习背景下,真正将中国的思想和文艺提升到现代派的世界水平。新一代人迅速占据各大出版社和媒体,出版翻译介绍各种西方现代派哲学和文艺,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加入国际版权条约,学术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很随便,短短数年间就在社会上出现了现代派出版热,这个气候影响了年轻一代艺术家。

  八五新潮并不仅仅是一场前卫美术运动,实际上在文学界有马原、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先锋小说,陈东东、王寅、欧阳江河等人的先锋诗歌群体,音乐界有瞿小松、陈其刚、谭盾等人的先锋音乐,电影界则有陈凯歌、滕文骥、何平等人的探索电影。美术界的“85新潮”也和其他领域的艺术在大的文化理想上是一致的,就是觉得以前的艺术都不是一种真正的艺术本身的先锋实践和语言实验,而这一代人要完成这个使命。


《父亲》 罗中立

  参与过八五新潮的一些中坚力量或者积极分子有不少已经成为现在的社会主流,八九大展组委会中担任联络的范迪安已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负责宣传的费大为现在是尤伦斯美术馆馆长,在1980年代中期以“父亲”出名的罗中立已是重庆市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院院长,1980年代末还在各地流浪的王广义已是艺术明星和千万级富翁。一些重要的批评家像栗宪庭已被江湖尊为教父。

出现的情境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是在“后文革美术时期”和“星星美展”之后出现的。前两个阶段为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作了比较充分的铺垫。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到1984年的这段时期称作“后文革美术时期”。这段时期的美术否定“文革美术”在专制文化背景下所主张的艺术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同一律,要求重新审视人所处的世界,以人本主义和人性作为艺术追求的核心内容,把视觉美感需求作为艺术形式的指南。此时的艺术家开始将思想从政治意识形态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关注到艺术本体的审美艺术功能。1979年的“星星美展”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序曲。它开启了中国当代美术的大门,为其后的“八五新潮美术”做了铺垫。

  历史定位

  承接着“星星美展”的前奏,“85 新潮美术”运动开始了。“85新潮美术”的出现是以“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习称“中国青年美展”)为标志的,随后各种艺术群体及美展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般展开。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主题思想是人性的解放和自我的复出。1 9 7 9 年— — 1 9 8 4 年中国对人性的祈求是全社会的,而随着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出现,中国在一夜之间似乎就被赋予了某种苏醒的承诺。神性在社会中消失,也在当时艺术家的画面中转化成对现实的关注。放弃高、大、全、红、光、亮的形式语言就等于给自己打上人性解放的标签,这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令人振奋的,并且在艺术上的这一转化只有把它和当时的文化、社会思潮等同起来时,它的巨大意义才显现出来。吕彭、易丹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中对这一现象有相当精辟的论述:“ 艺术家们走到一起, 往往并不是为了寻找共性。恰好相反,是为了表达个性,只不过,在85时期,表达自己的个性只能通过团体的表面共性来达到。”在整个这场贯穿中国新时期现代艺术史的群体大战中,艺术家真正关心的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所能宏扬的人的价值。当时绝大多数新潮美术画家思考的是人性解放后对自我的认同。他们要求的是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人,其次才是画画。在众多的艺术团体的宜言中,也都宣称对生命本体的把握,在这里画家更像哲学家和巫师。这其实是几十年人们习以为常的价值体系坍塌后引起的思想文化上的混乱在美术思潮中绝好的反映。反传统、反艺术……当时画家打出很多旗号的招牌,其社会意义是人性的解放和自我复出的继续和深入。

  从上述层面上来讲,“85新潮美术”不仅仅是一场艺术运动,更是一场文化运动,它的实质是人的自我觉醒,是人本思维的深化。首先,它是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其次才是一场当代美术运动。它吹响了中国当代美术的强劲进军号,是一场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对长期以来艺术的政治化、工具化和实用化的猛烈反叛,它所倡导的新艺术观念和新艺术形式使中国从此形成了新的美术面貌和格局。

 

(原文摘编于网络)



联系电话|0571-87070123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02号
微信公众号|杭州恒庐美术馆
网址|http://www.hanhouse.cn